續寫紅幫裁縫光輝 格蘭西服成為「活著的館藏」
2024-04-30

格蘭西服陳和平

台灣紅幫傳人續寫「紅幫裁縫」光輝

走出台灣、放眼世界

 

圖為中國寧波服裝博物館,現存紅幫裁縫歷史文物。(記者陳詠喨採訪報導)

上圖左3為寧波服裝博物館創始館長陳萬豐,左二為《紅幫裁縫評傳》作者馮盈之。

 

「人生旅途漫漫,而我畢生都在研究西裝,我只希望穿上的人能感受到手縫的溫度,除非往後沒有傳承的人,否則我不會放棄全手縫的西裝。沒想到活著的人,也能夠被寫進博物館的故事裡頭」陳師傅開心道。

 

2024年4月,位於台北的格蘭西服-設計總監陳和平(下文統一簡稱「陳師傅」),接到來自寧波服裝博物館的館長來電,電話中館方表示正在書寫「紅幫裁縫」的傳記,希望陳師傅授權肖像及格蘭西服的故事供館方使用。經過數次的聊天交涉,確定了陳師傅前往寧波的「尋根之路」。

 

歷史傳承一代又一代,孕育了今日的上海灘,一幀幀的懷舊建築,讓旅人進入純樸古老時光,重溫歌舞昇平舊夢。

40年代末鴉片戰爭過後,上海作為早期開放的通商港口,洋人上岸修補西服,讓南京路崛起了眾多西服名店,通過長時間研究西服結構和樣板,更是讓異地謀生的寧波裁縫逐漸掌握西服縫製技術。(當時本地人普遍稱呼外國人為「紅毛人」,紅幫裁縫的稱號不逕而走。)

 

陳師傅與館方交換著作,馮教授著作的《紅幫裁縫評傳》大篇幅提及歷史及現存紅幫裁縫在世界各地的名店史蹟,格蘭西服與陳和平的故事亦被收錄於書中。

 

陳師傅則是將親自著作的兩本教材《男西裝外套縫製經典》、《西裝穿著100問》提供給館方作為紅幫裁縫現存文物陳列。

 

相傳在19世紀末,浙江寧波鄞縣裁縫家「張尚義」因為海難流落到日本橫濱。憑靠出色的裁縫技藝,在橫濱的俄國、荷蘭人都請他修補西服,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也讓他成功研製出他的「第一套西服」。憑藉著低廉的價格和工藝在日本橫濱聲名遠播。而追隨他的鄞縣、奉化徒弟也都掌握了西服的縫製技術,並在上海形成了一個依靠縫製西裝謀生的裁縫群體,才有了當時的「紅幫裁縫」。

 

不久後,這群以紅幫裁縫家為首聚集的同業公會聲勢漸長,除了成為上海當時頗具盛名的社會團體,更進一步推動了西服在東方文化的能見度

 

要說紅幫裁縫訂製西服的第一個巔峰,必定是「榮昌祥呢絨西服」的王才運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所縫製的「中山裝」(參考了西歐和日本服裝式樣,並結合當時南洋華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上衣和學士裝的特點,在與孫文進行了多次探討修改後,於1923年正式定型,並命名為「中山裝」。

 

在蔣中正的授意下,中華民國行政院各部會、市政府股科長以上人員均須著中山裝。爾後,不少社會團體工作人員、教育界人士,甚至布店職員也都換著中山裝,一度帶起了西服文化的風潮。

 

為了更好的將西服融入東方文化,這群紅幫師傅非常注重技藝的傳承,當時的名店「皇家」、「亨生」、「培羅蒙」經過嚴格完整的訓練,出師成為備受認可的師傅不到20人。

 

因為一手精湛的技藝,讓紅幫裁縫和政商界的關係緊密聯繫。

上圖為“裁縫狀元”陸成法的成名經歷,畢生奉獻於服裝事業,榮譽加身後當選上海市委員,可謂「做衣服的官」。

 

上圖為寧波服裝博物館「紅幫裁縫」現存文物。

 

為什麼格蘭西服會被寫進博物館裡頭?相信看到這裡的讀者不難聯想,格蘭西服正是紅幫裁縫在台灣的傳承者。

圖註:1918年生,江蘇籍,刁海祥師承紅幫師傅技藝,於1950年在台創立第一代紅幫裁縫「新雅」西服公司。

圖註:2011年6月,時年90歲高齡的刁海祥師傅與陳和平接受紅幫文化研究人員採訪,講述剪裁技藝。

 

 

圖註:格蘭西服創始人包啟新原隨「皇家」大老闆錢世銘至香港經營分店,1970年來到台北中山北路創辦格蘭西服。

 

 

格蘭西服創辦人「包啟新」接過紅幫裁縫名店「皇家」老闆錢世明的火炬,1970年於台灣自立門戶打造了「格蘭西服」。


上圖為格蘭西服創辦人包啟新、李龍飛師傅,為40、50年代紅幫師傅代表人物。

 

七零年代,在時尚、頂尖訂製聞名的中山北路,包啟新打造的頂尖訂製品牌「格蘭西服」一度獲得政界蔣家及商界辜振甫等知名人士的青睞,開始在台北名流圈中打響名號。

圖為格蘭西服創辦人包啟新師傅,為當年的奧斯卡影帝製作西裝。

 

光榮退休後火炬轉交給成功出師的徒弟陳和平,包師傅堅信陳和平獨到的商業洞察和優秀的縫紉技藝能為將格蘭西服推向更大的舞台。

 

 

直至2024年的今日,中山北路隨著許多老師傅退休,西裝婚紗一條街的榮景慢慢褪去華麗的顏色,但格蘭西服不但屹立不搖,更是年年斬獲全球各大獎項,讓格蘭西服開始在國際上受到矚目。陳師傅提到「若要我說為什麼格蘭能夠撐過金融風暴、通膨、疫情等等風波,我想是溫度感動了人,我真心希望每位客人來到店裡,都能穿著我做的衣服、面帶笑容地走出店門,我能夠到現在,是每一位顧客、團隊的每一位成員的支持信任和努力不懈」。

結束了博物館之旅,一行人來到包啟新師傅的故居。

見到包啟新家人們後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為這趟「尋根之旅」畫上完美句點。

(採訪報導:陳詠喨)